2)资料篇 关于东欧的背景,以及汉对西域的控制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直到16世纪,才有第一座石质城墙。之前全员木头寨子……)

  此外,语言的方面也能看出来。

  比如在法国。法语的形成很早,它源于拉丁语,底蕴其实很厚实。9世纪的时候,法语就出现在官方文书上了。

  虽然法国各地的语言种类一样非常多,一直到大革命前夕,法语本质还是巴黎语,但他确实有官方确认的优势地位,而且作为高层通用的语言来使用。

  (当然要是再讨论巴黎之外是不是法国这类话题,就得扯远了233)

  当年贞德从村子里出发,一直到见了国王,都不需要翻译。说明至少小地主以上的阶层中,是没有太多语言障碍的。

  而审判贞德的时候,巴黎大学审定了一系列罪行。其中有一条,是贞德先前说天使们对她说法语,而不是英语,她认为天使站在法国人一边。而教会认定这是占卜迷信(superstitiousdivination)。

  (迷信是贞德的主要罪名之一。她还有预言之类的事迹,也被教会认定为迷信。)

  罪名之类的另说,但当时存在英语和法语的区别显然是上层的共同认识了。

  然而东欧是另一种情况。

  以波兰为例,中世纪的当地人,使用拉丁语、捷克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古白俄罗斯语,俄罗斯语等等,14世纪才有书面的文字。标准的波兰语到16世纪才出现,这已经比西欧晚太多了,是近代的概念了。

  (而且出现之后还又衰落过一次。因为波兰又亡了……)

  所以主角的那些政策,其实没多少阻力——之前这些地方连封建农奴制都没成熟,就是些非常原始的乡村公社。

  当地的普通人,能理解领主和领地的概念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理解国家和民族……

  其次,汉代对西域的统治。

  我们可以举一个案例,就是现在新疆民丰尼雅遗址。

  在汉代,这里是西域的精绝国。

  精绝国很小。《汉书·西域传》记载,这里到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在都护府治所以南二千七百二十三里。有480户,3360个人。

  这个遗址也确实很小,就是个普通聚落,连围墙都没有。

  这个地方出土了一批汉代简牍,我们能看出这些内容(《流沙坠简补遗》):

  1.国王在简牍上自称“汉精绝王”

  2.有一批汉字简牍,是“臣”、“大王”、“夫人春君”、“且末夫人”等人相互问候的。

  比如这类:臣承德叩头,谨以玫瑰一,再拜致问大王;

  君华谨以琅玕一,致问且末夫人;

  诸如此类

  而这些简牍的形制,和长沙王陵出土的简牍都是一致的。

  3.当地出土了一枚“司禾府印”印章

  4.当地有一批记录人员的简牍

  例如:卅,中人,黑色,大目,有髭须;

  异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