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匈奴志愿者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背上的国家到了这种地步,损失多大可想而知。

  不知情的外人看了汉朝的记录,会觉得他们日子不好过。而匈奴人的困难,则被无视了——他们连记录都没多少,日子多苦,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贵人们也失去了劫掠汉地的动力。以往是草原根本养不起这么多人,不去抢劫没法维持生活。但现在就算要抢,也是去抢劫西洲土人。大家又不傻,放着好对付的肥羊不管,非要去和汉朝死磕。

  单于廷碍于面子,明面上还保持着原有立场。但各部小王已经心思活络起来。匈奴贵人精明而实际,该跑的时候很少硬耗着,处理外交也是同样。单于的手下报告说,不少人都开始暗自和汉朝打交道。明眼人都能看出,今后贸易的规模能达到多大。这种事情,越早参与,能赚到的就越多。而且,冒着生命危险去抢劫,哪有坐家里收钱来得舒服。

  一些贵人眼疾手快,已经开始利用关税和贸易赚钱了,其他人纷纷效仿,唯恐落后。他们的商队从汉朝人手里购入中原物品,转手卖给西洲诸国,就能到手高额的利润。吃到甜头后,贵人们乐此不疲。

  以往和中原人互市,很少能维持长久。草原人原本产出就不足,哪怕通过贸易让自己的物资存储更均衡,总量不够的问题也是无解的。中原人做生意,也是要赚钱的,又不会一直免费养你。所以不论当时多亲密,和亲也好贸易也罢,到最后还得打起来。

  但现在这都不是问题了。俗话说和气生财,钱不够大家可以好好商量。大不了,还可以找西洲人要嘛。

  右贤王手下的几个部族小王,已经和都护府搭上了线。

  周围有些西洲领主十分顽固,坚持认为都护府的人都是假信徒和异教徒。他们团结起来订立条约,封锁自己的领地,禁止参与东方贸易的商队经过这里,连附近路过的维塔利亚商人,都受到他们的滋扰。

  都护府方面都很气愤,决定教训教训这帮人。但现在都护府人手不够,匈奴小王们不知得到谁的指点,主动和他们勾搭起来。

  最终,都护府用那片地方的销售权为代价,雇佣匈奴小王出兵攻打领主。

  不过直接动手的话,双方都不太方便。匈奴人想做生意,又担心不好跟上头交待,怕单于追究他们投敌。都护府这边,朝廷确实鼓励招纳投靠的匈奴人,招揽的人多了还算主官的功劳。但这种雇匈奴人打人的事情,以往还没这么见过,真要认真办起来,还是很麻烦的。

  后来钱都护想了个好办法。他让匈奴人声称,自己是自愿参加战斗的。还把一个叫阿蒂拉的小姑娘派去带领这些人。那个小姑娘的地位很微妙,她是当初单于收养,后来送给钱都护的,在双方看来都能算是自己人。诸小王和贵人们也认可她,觉得她是钱都护的妻室,

  双方都对此很满意。阿蒂拉去转了一圈,匈奴人就成队地“自愿”加入她麾下。她带着这支志愿军,很快就把负隅顽抗的小领主们清扫干净了。小王们捞到了战利品,还得到了商路控制权,很是欢欣鼓舞。

  之后,哪里有西洲领主破坏自由贸易,正义的匈奴骑兵就会及时出现,向领主问罪。

  双方合作的非常愉快。

  PS:有人专门研究过匈奴单于和贵人的寿命。和汉朝战争日渐激烈的时候,寿命一直在缩短。分析说是环境恶劣,而且精神压力太大。实际上他们当时日子很困难。后世的游牧国君都少有混到这地步的

  (要么早投了,要么灭了,当然也有很多是直接跑路了。历史上匈奴这种坚决不搬家的其实挺少见的……按理说大月氏混的多舒服,他们不可能不知道)

  不过呼韩邪投汉之后,单于吃得好睡得好,寿命一下又回去了……

  PS2:匈奴也出现过阏氏干政的事情,就很迷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