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六十六章 军团人 下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霍光大概只是因为好奇,看了这个寓言,没把前后文看完。

  当初孟子讲这个故事,是要回答学生的问题。

  学生向孟子提问,说舜的弟弟象一直想要害他。舜成为天子之后,象去看他,却骗他说自己很想念哥哥,舜听了之后居然信了,表现出高兴的样子。舜难道不知道弟弟想害死自己么?

  孟子于是回答说,君子是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式欺骗的。兄弟之情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情感,舜认为这是合乎常理的,所以大方地接受了他的示好。

  这个故事的意思,不是说如何去欺骗君子。舜又不是真傻,不至于真的看不出来。他不是受欺骗,而是自己选择了信任这个符合常理的行为。

  舜比象聪明强大的多,象的那点本事,对这种圣王级的人物根本没用。舜选择相信他,不会受到什么损害。对舜来说,两人的实力过于悬殊,就像一只蚂蚁去叮咬虎豹一样,甚至算不上怨仇,没法用对等的方式,去公正地处罚。

  所以,面对这种欺骗,舜才懒得去追究。不管象选择做什么,舜只需要坚持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就行,跟这种人计较完全属于掉价。这其实已经是一个圣王对一个庸人的俯视了。

  在边塞,有些部落会假装恭顺,对朝廷朝贡。朝廷当然知道,他其实就是想趁机捞点好处,并不是真的仰慕教化。但朝廷完全不在乎他的心思,也没有必要去管他是真心还是伪装。

  朝廷只需要大家都老老实实朝贡,展现天朝威仪,营造健康良好的国际氛围,就可以了。这点欺骗带来的坏处,相比于严加计较带来的麻烦,根本不值一提。所以,朝廷也会选择被欺骗,让他们和真心顺从的蛮夷一起进贡,而不在乎他们的那点心思。这其中的原理,是一样的。

  不过,这个是最理想的情况。现实中的世人,没有像舜那样强大且有天命的;现在朝廷面对的,也不都是那种完全不堪一击的部落。遇到这种情况,就当然要就事论事,分开判断了。

  如果土人的行为损害了秩序,破坏了朝廷律法,那当然应该惩戒。但土人如果没有明着犯法,没有做出超出情理的举动,那即使他们耍小聪明,搞小把戏,也不能明着撕破脸,更不能因为无理由的猜测,就对怨恨和忌惮所有土人,把无辜者也一棒子打死了。

  哪怕就纯粹实用的角度,这样过度怀疑也是不对的。居心叵测的宵小之徒,可能就等着你乱打一气,好把土人都拉进自己这伙。真这么做,就变成为渊驱鱼了。

  他也知道,教化是有风险的。但中原人教书这么多年,教出坏人也是正常情况,没见因此就不进行教育了的。因为咱们是天朝,是老师,是引导者,承担这些风险,乃至清理门户、扫除这些学坏了的家伙,本来就是咱们的责任。

  防范措施,当然也要有,但最好的防范措施其实是老一套——那就是提高自己的德行。

  土人数量众多,心思各异,官吏执行的能力也参差不齐。用精密的措施压制和防范蛮夷,本来就不怎么现实。与其想这些,不如让自己的德行更加充沛。如果真有什么万全之策,那也只有让他们对朝廷的德行心服口服,连叛变的念头都没有,才算是最稳妥的方式。这才是自己努力的正确方向。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