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八十一章 圣王之门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如,天人合一,不止是人和天的相通,也是与天地万物的相通。应该叫做“万位一体”,形容这种与大道融会贯通的境界。

  这样一来,也能回过头解释天命的问题。

  可以确定,天的本源和民的本源,实际上是同一个。天意其实就是民意的提取和升华,是更加本质的、集体性的民意。在合法性的授予过程中,人群即为“大源”,天命也是来自这里。

  但这样,就又有一个问题,如何识别和解读天意。

  因为,虽然天意是由民意组成,但天意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民众的欲求之和。就像一堆砖石随便丢在一起,并不能直接叫做房子一样,天意也并不是把各个人的意志简单加起来,就能得到的。

  个人意志中接近大道、趋向于善的一部分,被提炼出来,这也就是归属于“源”的那部分。所有人的意志中的“源”经过提炼与融合,才能叫做天的意志。这个过程中,意志本身已经渐渐发生了变化。

  由于天下人的数量极其庞大,所以,虽然民众们个人意志中的核心都还在,位格也没有改变,但这个集体意志,与一开始那些个人的意志相比,已经显然不是同一种形式了。最明显的判定标准,就是它的“本源”纯度极大提升了。

  而正如老子所言,大道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东西。随着接近大道,趋近更纯粹的本源,表达的方式也越来越远离俗人,而接近于道。常人理解它的难度,当然也就随之提高了。

  结果就是,天并不会像人一样说话。

  ——民众有什么需求,会直接用人的语言说出来。天意作为集体性的、更高级的民意,也会体现,但就不是用“人话”来说的了。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姑且命名它为“天言”。

  在董先生的天人感应理论中,他提出了一些祥瑞、灾异的例子,和对应的解读方式。钱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认为这些现象,就是“天言”的一种。而解读方式,就是试图把它转化为人可以理解的语言。

  谁能解读这些“本源”纯度很高的天言呢?最简单直白的想法,当然是纯度很高的人。

  比如,古代的圣王,就是这种接近大道、本源纯度很高的人。他们的言行都合乎道,能够指引大家走向大同。所以,对他们来说,解读天言就不是很难的事情。

  西洲人有一个“门”的概念,来解释这种人的存在。“门”的特性,是区分内外,同时沟通两侧。圣王正是这样的存在。他们一方面非常接近天道,另一方面又有人的身份。因此,普通人可以通过圣王的帮助,来一窥“门”内更纯粹的世界本质。

  另一方面,门也可以由内而外。门内的本源会由此流溢而出。圣王制定礼制,设置法令,还留下了事迹和言论、诏令,让后人学习参考。这些产物里充满了流溢的本源,因此也能帮助人们认知大道,接触更趋于至善的知识。

  但问题是,现在已经没有圣王了。

  真正的圣王,最近的也是文武周公那个时代了。再往后,只有孔子拥有圣王的素质,但他并没有圣王的地位,所以汉朝学者称其为“素王”。但就算把孔子也加进去,圣王也在几百年前就消失了。

  因此,现在需要一个新的方法,作为替代,暂时补上圣王的空缺,进行解释的工作。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