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5章 没有难剃的头_1983:从分田到户开始重生回到1986年渔村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道。

  一会,王强骑着三轮车,背上还背着一个大背包,挥手与几个丫头告别,骑着三轮车朝着村口飞驰。

  今天是星期一,估计去市里建设局办事的人,会比起平常多一些。

  所以,他得趁早赶到市里才行,免得耽误时间。

  他可不想因为误了时间,因此在市里住上一晚。

  不到十分钟,王强就来到了茶江大桥头,见到自家的两个大工地上,一片的宁静。

  大门口有一盏电灯,依旧在点亮着。

  大门口是关着的,门内也有灯光透出,想必是保安在值班室里值班。

  这个十字路口的一边,有着不少卖早点的小贩,已经在忙活着。

  不少人都已经出来散步,顺便买一些早点回家。

  这些人,大多数是那些单位中的职工家属,如今的心气还是很足的。

  毕竟,下岗大潮,要到两年后,才开始愈演愈烈。

  那个时候,她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笑不出来了。

  王强并没有去自家工地查岗的意思,这没有必要。

  他一刻不停,骑着三轮车越过了自家公司的大门口,朝着北方飞驰。

  这一条大道,县里已经开始动工修建了。

  大马路两旁的拆迁补偿、征地打桩划线工作,已经完成。

  毕竟现在这个年头,把房子建在大马路边上的农户还很少,拆迁补偿的工作难度不大。

  一路行来,王强发现有不少的路段,已经开始在建设路基和两边的水沟了。

  这一条大马路,被规划成为了一级国道,是一条宽达二十四米的国道。

  但是以王强现在看到的情况,还不止是如此。

  因为大路两边的排水沟,修建得距离现在的路面太远了。

  这必然是连今后大路再度扩建的事情,都考虑进去了。

  显然,负责修建这一条一级国道的专业人士,已经意识到了改革开放后,必然要迎来飞速发展的情况。

  等到未来,一条二十四米宽的一级国道,显然是不够使用的。

  那么,预留出足够将来扩建的地盘来,就很有必要。

  反正现在的拆迁、征地费用很便宜,不如一步到位。

  王强看到的情况,就是这种一步到位的最直接体现。

  等半个小时后,王强骑着三轮车来到半边渡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在开山裂石,开始扩建这一段天险般的路段了。

  之所以不打隧道而选择开山裂石,来扩建这一段大马路,是因为这里的山头不高,而且在修建一条一级国道中,会用到很多的石块和碎石。

  而半边渡这里的石头材质,很适合用来修路。

  加上开采的难度低,负责修建这一条一级国道的专业人士,就制定出了这种一举两得的扩建计划。

  就地取材,无疑会节约一大笔的资金,还可以顺便将这座不大的山头炸掉,使得天险变坦途。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工程技术员,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

  等到王强过了半边渡后,来到了石头镇,眼前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

  无它,原本狭窄无比的石头镇大马路,现在两边那些破旧不堪、弯弯曲曲的建筑物,几乎被全部拆除光了!

  一条宽度足有三十米以上的大马路,正在进行清除杂物和修建路基的工作!

  “我去!”

  王强看得有些懵逼,“这还是最难管理,最破旧不堪的石头镇么?”

  好一会,已经不知不觉停下车来的王强,才回过神来。

  就算是后世的记忆中,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石头镇也没有这么搞过。

  可想而知,这一次上头的决心有多么的大!

  估计平县的主管干部,在参观了茶城的基础设施大建设后,被刺激得要发疯了,才会在上头干部的训斥下,一不做二不休的,就搞出了现在这种吓人的大动作来。

  事实证明,不管多么难剃的头,只要有决心,有魄力,狠心挥刀之下,一切的不利阻拦因素,都会被剃除得干干净净!

  没有难剃的头,只有不够锋利的刀。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