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3章 “八五新潮”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琐拉的亲笔信。

  信中写着说很喜欢你写的《太阳照常升起》《路边野餐》等这种崭新的意识流写法,也非常赞同包括意识流小说在内的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和看法,我写了一篇小说你看看行不行。如果不行麻烦你寄回来我没留底稿”

  就是这篇《你别无选择》。

  《你别无选择》是个中篇小说,讲的是音乐学院各种性格类型的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图景,真实记录了以这些顶尖音乐青年为代表的中国青年最初始的懵懂、反叛、挣扎与追寻。

  没有来到这个时代之前,方明华是出于好奇在网上读过这篇小说,说实在并没有看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

  不就是一群有点神经质的音乐学院学生日常生活吗?

  搞艺术的,基本都不太正经,网上此类故事看多了也就习以为常。

  但是来到这个时代,方明华这才发现这篇小说写的真先锋大胆。

  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天之骄子,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材,身上自带光环。

  你不好好学习将来振兴中华,一天都搞些不着边的事:

  书中马力整天忙着买书、给书编号上架;盂野充满音乐狂想却被女友折磨得痛苦不堪,最后不得不在大学期间和她结婚。

  森森极有才气,却不洗澡不洗衣裳,边狂砸键盘边大喊“他妈的力度”

  勾勒出一个近似荒诞的世界。

  刘索拉用一种冷静、客观的心态渲染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突显青年人的骚动不安的情绪,从而表现出传统教育制度、传统价值观念同个性觉醒之间冲突的深刻性和不可避免性。

  确实是一篇好文。

  所以说,文学这东西你不能抛开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阅读,否则你就感到索然无味或者不知所云。

  方明华又将小说仔细阅读一遍,放下茶杯拿着稿件出了办公室,他要去找小说组组长——李天芳。

  看到方明华进来,李天芳笑着招呼:“明华,你那天晚上喝多了,回去没事吧?”

  “咋没事?回去后我妈唠叨了好几天,连个元旦都没过好。”

  李天芳听了哈哈一笑:“谁让你最年轻又能喝,结果平娃他们火力全开你的女朋友没说你就好喽。”

  “她倒不会。”

  两人闲聊几句,方明华就拿出底稿放在桌子上:“李姐,这是音院一名老师写的小说,我觉得你不错,你看看。”

  “好,我看下,看完了给你回话。”

  “行,你忙,我先过去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李天芳拿着稿件来到方明华的办公室。

  “明华,你认识这个作者吗?”

  “不认识。”方明华摇摇头,也是第一次听说.你觉得写的怎么样?”

  “很大胆,典型的先锋类文学。”李天芳说道:“只是和咱们《延河》的风格有点不太符合。”

  方明华明白李天芳的意思,但没有直接反驳,而沉吟了一下说道:“李姐,你还记得12月初在杭州陆军疗养院联合举办的部分青年作家和部分青年评论家的对话会议吗?”

  这次会议后来被文学界称为“西湖会议”,在八十年代文学历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会上话题驳杂,传统文化、文学转型、当代性等话题一一呈现,参会人员各抒己见经过激烈讨论,到最后这次会议也没达成共识,没形成决议,但却“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八十年代文学的进展”成为了“推动‘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的一个“内在环节”。

  这次会议,《延河》杂志社派出负责小说的主编兼作家李天芳参加的!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