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2章 241获奖就是为国争光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薛怎么,有消息了?”

  “和你开个玩笑,你不远万里来美国,我咋好意思然给你请,等北玲放学回来,晚上我做东!”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除了他,还有一位媒体人也在注意着这条新闻。

  早点成名,免得躲在娘子关电厂里吃灰

  想到这里,方明华说道:“力哲,国内有个大学生,写了一篇很厉害的科幻小说已经在国内的《科学文艺》上发表,等我回国联系上作者,将其翻译成英译本,也委托你帮他在美国发表,怎么样?”

  《芝加哥太阳时报》!

  上面头版头条刊登着昨晚刚刚出炉的本届星云奖获奖名单,方明华的那篇《乡村教师》豁然在列。

  《光明日报》驻秦省记者站。

  方明华要去西北大学找孙力哲,三位大学生则要返回达文波特市。

  “哎对,附近哪家餐馆可以?我说了我晚上请客的。”方明华想起刚才的话。

  “老李,这样做到底合适不合适?”

  “好,好,我说不过你,我就按照你说的给总部报道,至于能不能刊登那可就不由我了。”

  “《光明日报》李伟,你哪位?”

  在芝加哥又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方明好踏上返回爱荷华的火车。

  “OK。”艾米丽点点头:“等我放假了,我可以来找伱吗?”

  潭楷自然也很高兴。

  杨筱挂掉电话,立刻将隔壁的编辑潭楷叫过来,告诉了他这件事。

  “潭楷,你在下期的杂志上头版发表这条新闻!”杨筱说道。

  “方明华,你说你在爱荷华大学参加“国际写作计划”?艾米丽问道。

  最起码这些主流报纸没有公开反对吧?

  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这件事我还能骗你?现在美国这边,电视、报纸上都报道了!”

  国际长途!

  薛福康是《光明日报》驻美记者,在1980年,《光明日报》社在美国华盛顿建立第一个记者站,薛福康是首任记者。

  对了,这个时代大刘不是已经写了那篇《流浪地球》吗?

  现在国内科幻已经开始复苏,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但各大主流媒体对待科幻小说,依旧沉默,鲜有提及。

  “哎呦.这个我还没想过,先把学业完成再说吧。”

  “没问题,这次获奖,评委会还给了我1万美金的奖金。”方明华笑道。

  但就在宣布获奖两小时内,中文版的《三体》就登上了亚马逊图书榜的首位!

  而英文版的《三体》也在美国的亚马逊网上从排名2000位上升到了500位。

  “有什么不合适?好歹人家也是获奖,为国争光吧?再说,咱们《光明日报》坚持面向知识分子的独特定位、体现以教育、科技、文化、理论为宣传重点的鲜明特色,而小说获奖,这不正是咱们宣传报道的内容嘛。”

  “如果有家报纸能刊登这条新闻就好了!”潭楷感叹道。

  “谢谢,谢谢。”

  “拜拜!”

  在西北大学医学院,按照信件中的地址,方明华终于找到孙力哲,今天他没有上课而是在自己的出租房里,很好找。

  两天后,在《光明日报》不起眼的版面,报道这件新闻,只是寥寥数语。

  方明华背着包拿坐上去西北大学的地铁,当然今天不用穿着的西装革履,短袖T恤、牛仔裤,显得轻松惬意。

  “小报没啥意思,权威报纸哪家会刊登有关科幻的?”杨筱回了句。

  有故事简介,还有简短的点评:“一切自称为“歌颂教师”的文字,在这部小说面前都是夸夸其谈。”

  方明华自然不知道国内发生的事,

  在酒店睡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方明华起床后和三位大学生告别。

  方明华也没隐瞒他们,把自己这次出国的目的昨天晚上就告诉了他们。

  雨果奖是没有奖金的。

  “旧闻也总比没人知道强吧?”杨筱也有些无奈。

  “我知道,我也会给总部报社说自己的想法的。”

  “谢谢,老薛,继续帮忙啊,给国内总部发消息要求报道此新闻。”李伟说道。

  方明华愣了一下,笑道:“欢迎,欢迎各位到来。”

  “是的。”

  “拜拜!”

  继续在火车上慢悠悠的欣赏风景。

  让他没想到的是,在爱荷华州之家酒店,已经有人等着他。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