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5章 两对小夫妻同时分别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桦,你能不能不去燕京?”潘银春忍不住又问道。

  “银春,这是一次机会,我不能放弃。”余桦说话也干脆利落:“我要想在写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学习,你也知道我没上过大学,无论是文学理论和知识都很欠缺。”

  “我觉得你现在挺厉害的呀,在咱们海盐你已经是很有名的作家了。”

  “很有名的作家?”余桦听了笑了笑:“老一辈作家咱就不提,你听过莫岩吗?听过史铁声吗?甚至,听过离咱们海盐很近苏州的苏童?更不用西京的那位方明华,人家和我是同岁,但现在已经是杂志社的主编,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了!”

  这些作家,潘银春听说过,不过是从丈夫口中说出的。

  “余桦,你说的那些人我不感兴趣,咱们在县城有份体面的工作,一起生个可爱的宝宝,过着安稳的日子不好吗?为什么非得出去过不稳定的生活呢?”潘银春苦口婆心。

  “因为,我喜欢文学,我要写出更好的作品。”

  潘银春沉默。

  第二天,余桦背上背着被褥,提着旅行包,坐上前往申城的中巴车,然后再火车赶往燕京。

  余华去燕京进修,在海盐可是不小的新闻。这事儿最先在文化馆流传,同事之间不免奉承几句,这让她添了几分颜面,冲谈了丈夫离开的不快。

  希望进修早点结束,他赶快回来吧。

  方明华还是三天之后才踏上前往燕京的火车,临走前还把那台长城电脑以及打印机办了托运,准备带到燕京,空余时间还要写作。

  第二天中午达到燕京。

  来这里已经是轻车熟路,他先去黄寺院总政大院看望了宋棠棠的姥爷和姥姥,吃了一顿饭,当

  到了下午才赶到位于朝阳八里庄南里27号的鲁迅文学院报到。

  在鲁院院长办公室里,方明华见到周艾若。

  “明华,你终于来了,一路辛苦,周艾若笑着和他握手:“听说你媳妇给生了个双胞胎还是龙凤胎?家里忙吧?把你邀请过来实在是不得已,现在鲁院缺老师啊。”

  “缺老师?不会吧?”方明华感到有些惊讶。

  “你别急,听我慢慢讲。”

  原来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内文坛涌现了一大批青年作家而且取得一定的成绩,诸如莫岩、余华、迟子建等,但他们有个通病:

  先天不足,没有上过大学,文化专业水平偏低,知识根底浅,门类单一,呈一种贫血状态,这很不利于他们以后的文学创作。

  国家决定培养一批「学者化」的作家——鲁院自然担负起这个责任。这讲习班只是临时之举,明年还要和燕师大联合举办研究生班。

  “作家好招,但老师难找。”周艾若继续说道:“不瞒你说,咱们国内无论是老一辈作家,还是高校的教师,对于现在文坛上流行的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