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7章 单位集资建房(第五更)_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丽的事方明华就不再操心。

  姑娘早已经成年,有自己的想法,任何人都无法替她决定自己要走的路。

  但宋棠棠对这件事非常上心,方明华也无可奈何。

  盛世公司的事由赵红军和宋棠棠具体负责,他也不多问,自己的心思还是放在编辑部里。

  下午上班后,白苗敲门进来,方明华请假的这段时间,编辑部的工资由白苗临时负责。

  “方主编,去年的咱们杂志的发行量统计出来了,大约有420万本,平均每月发行量是35万本。”

  方明华听了也微微一笑。

  还好,三年的发行目标,一年半完成。

  “杂志提价的事,读者有什么反应?”方明华关心这个问题。

  去年11月份,杂志社决定从今年元月份,提高每本杂志单价,由现在的4毛7一本提高到5毛9一本。

  这几年物价连年上涨,成本跟着提高,即便是提高到现在这个价格,也只能是微利,全靠杂志社的广告赚钱。

  “今年物价涨的这么凶,别的杂志都是一年一个价,咱们现在这个,也算是良心价格,有什么好抱怨的?”白苗说道。

  “那就行。”

  “方主编,我听暮春说,你准备将咱们《延河》上发表过的诗歌制成一本诗集,翻译成英语准备在国外发表?”白苗突然问道。

  消息传的这么快?

  “我是有这样的计划,怎么了?”方明华反问道。

  “你不是让我负责编辑《延河》精华本吗?等编辑好之后,也可以翻译成英语,争取拿到国外出版!”白苗说道。

  原来,方明华在临去海南前,给白苗安排了一项工作:除了发行1987年度《延河》合订本,他作为负责人,还要牵头编辑从1980-1987年《延河》精华本。将历年来延河发表过的小说里挑选出最优秀的小说,编辑成精华本对外出版,同时陆续出版先锋小说类专辑以及优秀诗歌类专辑。

  一句话,已经发表的文学作品不能就这么扔到一边不管太可惜,用不同的方式和吸引新的读者,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方明华没想到白苗竟然还想翻译成英文到国外出版。

  当然是好事。

  不过嘛

  “先别急说这话,等你选编好再说吧。”方明华并没有立即答应。

  “放心吧,我会尽快拿出来。”

  该说的事情都说完,方明华发现白苗坐在沙发上没有走的意思,就问道:“白苗,还有事?”

  “嘿嘿.方主编,单位不是要集资建房吗?这件事你是咋考虑的?”

  原来,《延河》杂志社自从81年修了一栋三层家属楼后,由于经费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所以再也没建过家属楼。

  单位人员调动频繁,好多新入职的职工都没房子,以前一些老职工也是住在筒子楼上,所以要求单位建房的呼声越来越大。

  这两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