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03章 经世致用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私下却多有不满,称朱子言:内无妄思,外无妄动。让士子们舞枪弄棒有违圣人之训!”陈礼时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放屁,朱子还大过孔子吗?其算什么圣人!”没等赵昺说话,陈任翁已拍案而起道,“圣人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其乃是恶意诋毁圣人,其心可诛!”

  “麟洲不得无礼,肆意妄言!”陈则翁见状连忙制止道。他知道当下盛行理学,若是传了出去,不知要有多少士人要骂他们,陈家还不被唾沫星子给淹了。

  “麟洲先生所言不错,这话是放屁。古有君子六艺之说,几位先生自幼也是如此教导朕的,而兵戎之事事关国之兴亡,却因为其自身的憎恶,竟将习武与赌博相等同,且遗毒至今,必须要坚决扭转!”赵昺恨恨地道。

  大家其实一直以为学生军训貌似是很现代的事儿,说起来你恐怕不相信,在国已经有几千历史了,至少在西周时期,学校学生要参加军训。“国之大事,唯祀与戎”,这是那会儿政府的头等大事,“祀”关乎信仰,要让学生“三观”正确,必修“礼、乐、书、数”化课;“戎”关乎国防,要使国家展有保障,在人口较少的当时,在校学生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必修“射、御”军事训练课。

  到诸侯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连孔子办的民办学校也要进行军训。孔子讲课时,把射御之术和礼乐教育看得同等重要。他说“射御足利则贤”,将军事素养视为一个人贤能与否的标志。且他的军训教育理念十分符合当时的化潮流——武兼修。

  正规的军训源于西周,那时学校安排有军训课程。当时公办校分为国学和乡学,设有小学和大学两级,没有“学”。大学标准的课程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射”“御”是古代学生军训的内容。教官是从部队请来的,授课时一点儿也不含糊,学生如果偷懒,必定被罚。所以,西周的大学军训是国家倡导,且予以保障的,而“射”和“御”便是大学生必修的军训课。

  “射”是射箭,这是古人的重要生存手段,狩猎、打仗都少不了,射箭具有远距离杀伤力,是诸侯纷争不可或缺的武器,所以非常受重视习射。西周时候,男孩长到了十三四岁,要“学射、御”,进行正规的军事训练。习射且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即便是人也不会降低标准,五项射技,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每项技术要求都很高。

  射箭考核极其严格,而非是走过场,赛的同时还要考查射手的修养,如懂不懂礼让,守不守规则,尊不尊重对手等等。射箭以作为一件带有浓厚礼仪色彩的事情,深入到生活之,并形成隆重的“射礼”,且天子通过射箭来选用诸侯、卿大夫、士等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