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5章 安琼策(四)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私学,百年积累已经有了很深的文化积淀。

  琼州入宋后一直是贬官的流放之地,而往往这些被贬的官员也是饱读诗书的儒者,他们的到来也给这里带来了文化气息,比如苏轼、李纲、李光、胡铨等名臣都曾在此开堂讲学。而一些落籍于此的官员家学渊源,为传承家风,追求世代功名仕途,对子女的教育也十分重视,培育出了一大批人才。

  再有海南虽孤悬海外,但由于两宋时期,中原战乱,游牧民族频频南袭拓疆,政治中心南移,大批有文化的移民氏族迁入,其中相当部分是官宦、师者,避乱南迁世族,尤其是近些年对元战争失利,出现了大批社会精英过海避难的情形,形成了海南社会的士族群落……

  “没想到琼州之地却还藏龙卧虎,先生之意是重用本地人才,征辟良家子弟为官,治理地方?”赵昺一听便明白了,老头儿是将这些人当做人才储备库了,而本地人熟悉民情,晓得风俗,又熟悉朝廷法度,确实比他们上手要快。

  “正是此意,帅府可从琼州士子中挑选家世清白,有忠君之心,并有功名者入仕为官协助殿下管理地方。这些人世居于此,饱读诗书,又有功名在身,受乡间百姓敬仰,正可以他们因俗而治。”应节严点点头道,“另可从避祸的官员中征辟些为官清廉,素有官声、精于政务者重新入仕,他们入仕多年,熟悉朝廷政令,明白办事程序,又素有阅历,以补各司不足。”

  “嗯,先生真是大才,若非您倾力相助,我真不知如何处置。”赵昺拱拱手说道,他知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谁都爱听好话,该给个高帽戴的时候就得给。

  “辅佐殿下乃是老夫之责,殿下不必客气!”应节严回礼道,“我们入琼,只要稳住各俚硐,能重整吏治便能立足琼州。那时我们便可以居于沿海的汉民监视散居于山间的熟俚,其稍有异动,便可以乡兵控制形势,出动府军弹压;而我们还可利用依附朝廷的熟俚围堵居于深山的生俚,截断他们出山的道路。如此我们便无后顾之忧,全力应对鞑子大军。”

  “先生高明,形势一成,大局稳定,再练成数万精兵,还何惧鞑子!”赵昺赞道,他这回却不是送高帽,而是真心的。其以汉民监视熟俚,再以熟俚制约生俚,便形成两道隔离带,再以府中军兵驻扎要地,控制重点,一旦有事可立即出兵镇压,这样整个岛屿就全在帅府控制之下了。

  “殿下拗赞,老夫汗颜,若想促成,还有件大事要办!”应节严摆摆手表示受之有愧,又言道。

  “先生是说要重新打通驿路,恢复驿馆,以便能勾连全岛,便于调兵,输送物资。”赵昺想了想说道。

  “殿下一猜便中,老夫正是此意,如今驿路断绝,讯息传递困难,若是有警岂不误事!”说道此,应节严面带忧虑地说道,显然现时做成此事并不容易……(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