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12章 重作解读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不可能是孤家寡人,也是有人情的。所以不可能对所有人拒收,不过能有资格向他进献的人也只限于那些‘属下’,而他所收之物,也多是技巧之物、书籍游记及些不值钱的‘稀罕物’,且不准他们动用公帑,事后也会进行补偿。

  最让赵昺闹心的其实就是朝贡贸易,早先他们亡命天涯,躲在琼州弹丸之地,过去的藩属国自然是有多远躲多远。他还记得自己登基后的第一次新年大朝会,臣僚们还寻来些俚族人及外商充数,以显示‘天朝’大国的威望,想想都是笑话。

  此后,赵昺拒绝再搞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直至收复江南后,随着海贸的发展,才有小猫两三只前来朝贡。但其目的也并不纯,我们都知道朝贡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实行了几千年,从远古时期的周朝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权时期的清朝。在实行这么长时间中有一些变化,但是整体上没有大变。

  中国古代皇权对朝鲜、越南这样的藩属国进行“册封与赏赐“,而这些藩属国在规定时间内向中国的王朝“称臣与进贡“这便就是中国的朝贡制度。但在现代社会对这种进贡制度都是以批评的声音居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负面评价基本上也是出于以下两种理由:

  第一种理由是外国人发出来的牢骚。当他们不辞辛苦的来中国时,觉得中国对待其他的国家在地位上有些太不平等了,你是大国不假,但我是小国也是国啊,大家坐下来好好地平等对话不行吗?为什么见到中国的皇帝就非要下跪呢?为什么我给你带点礼物,你们非要把它曲解成是小国对大国的“进贡“?为什么你对我的回礼,就非说成是大国对小国的“恩赐“呢?分明就是你们以大欺小嘛。

  第二种理由是中国人这边自己也非常看不惯。很多人都觉得进贡这种制度就是一套虚头巴脑的东西,只是皇权阶级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不惜打肿脸充胖子。周边小国时不时来朝贡一下,带的尽是一些不值什么钱的贡品,还抠抠搜搜的只有一点点,可咱朝廷给他们的恩赐那就值老鼻子钱了,并且数量更多。每次都给当时的财政经济造成很大压力。

  赵昺过去也是持第二种态度,认为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因而也对此非常反感,对朝贡并不感冒,所持的态度就是你们来大宋做买卖我们欢迎,照章纳税,遵纪守法就行,并不会因为你表示‘恭顺’就额外照顾,回赐很少。

  但是这两年随着海外贸易日益扩大,商队也越走越远,赵昺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回过头来看,世人对朝贡的两种态度很难说。在几千年历史里面,绝对有个别的皇帝有虚荣心,可是很难想象整个朝廷顶着财政压力,仅仅只是为了维持这套虚头巴脑的东西,并且还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