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章 克拉瓦森的小火炉_留里克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度就能突破1100度,这个温度即可融化纯铜。

  所以克拉瓦森的这个小炉子,它完全能够冶炼纯铜,冶炼青铜浇铸青铜铸造件也是可以胜任的。

  留里克不用想就知道,熔化青铜就是这个小炉子的极限了。

  想要熔化铁?不可能!

  遥远的东方,汉代的国营冶铁工厂,工厂内用粘土烧砖和夯土,构筑了非常巨大的高炉。一个高炉配备多台鼓风机,且每一台鼓风机实际又是超过二十台小型鼓风机的串联。再者,汉代的鼓风机是畜力绞盘抽拉式的,是一套非常完善的机械系统,比西方传统的人力的气囊压缩式先进太多。

  强壮的耕牛被驱赶着转动巨大的绞盘,木质齿轮被转化成鼓风机复进的力量。实际上这套系统换上电力驱动,木质的齿轮和叶片换成金属,就是一个标准电力鼓风机。

  因此,多个鼓风机矩阵对着高炉吹入巨量的气体,也就有大量氧气与更多的木炭完成燃烧。

  虽然它的温度已经可以达到短时间的1400度的极限高温,却还是不能达到纯铁熔化的1500度。

  不过,带有大量硫、硅、锰、碳等各种杂质的复杂合金,已经在这种古代巨型高炉的极限高温下化作了金属液。

  遥远东方巨量的金属需求,迫使国营冶铁厂制造巨型设备。

  那是可以一次冶炼超过四十吨矿石的巨型高炉,每一次的熔炼都是旷日持久的战斗。他们一般不会追求疯狂的1400度,不会冒着高炉折寿乃至炉膛垮塌的风险这么做。

  当液态的硅化物炉渣流出,矿石变成大量海绵铁的时候,这些炙热的海绵铁悉数被拿出来,数以千计的工匠敲敲打打,之后直接淬火成为粗制的生铁。

  至于对生铁的精炼,乃至把铁做成钢,又是另一套完整的工序流程。

  东方的优势就是这样,巨大的人口有着巨大的金属消费市场,盛世近千万计的自耕农家庭,他们是维系国家运作的根基,他们对铁制农具的需求必须得到满足。

  市场迫使工匠一代又一代的精进改良自己的技术。

  商代发明夯土高炉,楚国实现夯土高炉的高温极限,到了汉代建立巨型夯土高炉,再到晋代发明了多种量产钢材的技术。

  到了公元九世纪,东方的冶铁能力于正直中世纪的欧洲,产能根本就不再一个数量级,质量上也远远超越欧洲。

  如果说东方还有什么欠缺的,就是还没有完全学会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精钢锻造。不过这项技术劣势必然随着商业网络,流传进东方。

  但是西欧,他们的铁匠只懂得把矿石一番折腾,最后敲打成纯铁,也就是所谓几乎无碳的柔软熟铁,就用它制造五花八门的武器和农具。

  北欧的情况于此如出一辙,那些因为特殊渠道流入这一地区的来自印度河流域的精钢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