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九章:天花乱坠_一九八一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象中九一年的大水过后,三水县报上去了财产损失两亿多,没有一个人民群众死于水灾,有一个干部牺牲在救灾工作中。

  那时三水不是县级市,是县城,如果不是黄瀚的魂穿影响历史进程,九四年三水才撤县设市,比兴花晚了七年。

  如今截然不同,三水撤县设市比兴花足提前了一年。

  那时的三水县上报两个亿的损失有些夸大其词,但是下河地区真的有许多良田绝收,许多厂子被淹,兴花市的损失更加大。

  有些工厂的机器泡水里半个月之久,等大水退了,这个厂子里的家伙事儿也只能卖卖废品了。

  黄瀚知道三水市经济开发区的地势高,能够预知那里不会变成泽国。

  因为原本轨迹那里就没被淹,在三水市主动防范水灾,提前增加河流湖泊的蓄水能力,修缮水利设施的情况下,更加能够确保万无一失。

  这不是吹牛逼,三水市有了黄瀚的魂穿,保住了太多河流、池塘。

  成胜利再花三年时间疏浚河流、湖泊、开挖浅水池塘,把整个三水市的蓄水能力提升一倍都不止。

  多了池塘、河流、湖泊蓄水,不仅仅能够避免骤雨形成的内涝,应对由于连续降雨引发的水灾也从容多了。

  成胜利笑了,他实话实说道:“下面的乡镇没几家大厂,这几年都集中到了经济开发区。

  水利专家们明确告诉我,经济开发区那里如果被淹,三水城区也就全没了。”

  额!无心插柳起到了良好效果啊!

  黄瀚记忆中处于下河几个乡镇的工厂都在水灾中蒙受不少损失,还有一家跟春兰配套的空调配件厂据说规模不小,有两三千工人,厂里的机器报废了一多半。

  现在看来那些厂子绝大多数搬来了经济开发区,其中就有几个空调配件厂,但是目前都没达到两三千工人的规模。

  想来应该是时间还早,再发展三年,那些空调配件厂拥有两三千工人不稀奇。

  厂子肯搬来经济开发区,应该都是看中了市里给经济开发区企业的帮扶和减免政策,也是看中了这里配套更加方便。

  还有一点起到决定因素,那是因为乡镇干部十有八九在三水城里安了家。

  钱国栋以前就是乡镇干部,每天早出晚归来回三十几里,都是蹬自行车上下班。

  把乡镇企业集中到三水市经济开发区,乡镇领导没意见,群众也没意见。

  因为七八十年代的基层农民绝大多数羡慕城里人的生活,渴望进城做工人,希望孩子读城里的小学、中学。

  为了达成这个愿望,他们愿意先租个小房子落脚,一个星期回家一趟。

  这真是好事,下河乡镇水网密布,但凡是农田都是水田、良田,占那样的田地发展工业其实不划算。

  有些乡镇甚至于为一家工厂专门修桥、铺路这得浪费多少良田?

  在资金总量不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