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4 第一百一十四章_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头的事情,兴致勃勃地围观着那一道道矫健身影,一时半会也不觉腻。

  陆辞也不例外。

  ——正是鸭毛与蝗虫齐飞,绿野共黄白一色。

  他正微笑看着,忽然品出点什么来。

  鸭群在追撵逃散的蝗虫时,好巧不巧,居然全将它们往国境的方向赶去了。

  照这势头下去,继续驱赶,但凡能逃过围剿的那些,都将跨越国境,祸害西夏人的田地去。

  陆辞嘴角一抽。

  ……不愧是根正苗红的大宋鸭,赶个蝗虫都能看出全是积极爱国分子。

  鸭子大军对飞蝗的杀伤力,远远超乎陆辞预计。

  他事前筹备好,准备洒在庄稼上避蝗的秆草灰和石灰,这下都派不上用场了。

  因飞蝗群最后落得所剩无几,根本碰不到庄稼,使他刻意引导农人栽种的蝗虫不喜的豆苗,也没了发挥作用的机会。

  鸭子们因啄食飞蝗而美美地饱餐了几日,直到被唤回各自家中,也没有兴趣碰这些豆苗。

  最后一清点数量,跑丢的鸭子不过三百来只,剩下的都乖乖回到了主人家里,往窝里一钻,就舒舒服服地团成一团睡觉了。

  多忙活了几场,陆辞的心情反而更好了。

  用天敌抗蝗,可比用药物抗蝗和物种防蝗要好得多。

  只是似陆知州般,此时此刻还能有好心情的人,怕也只有同在汾州的百姓。

  长江以北的各州长官,已是愁眉苦脸,只觉大难临头。

  陆辞所猜的半点不错:既然来自别路的飞蝗能一路畅通无阻,飞至汾州,那至少沿途的州府监军,都已遭了秧了。

  当然,汾州挡下的这部分,就等同于给别处分担了一些压力。

  而且作为抗蝗主力的鸭子,可不似怕雨淋风吹的灰粉,也不似需提前几个月就换栽的豆苗,而是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只要能保障水源,它们就能精力充沛地继续往前推进,追击其他地方的蝗群。

  陆辞将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完完整整地记在了奏疏之中,请了督邮用急马传送。

  说到水源,自然先想到长江。

  现是以汴京为中心的诸路受到了蝗害的影响,但说到底,范畴还被限制在长江以北。

  若是无法及时拿出清剿蝗群的办法,放任它们越过长江,往毫无抵御之力的两浙地区袭去,让栽种、提供粮食的主要区域受到影响,那才是灭顶之灾。

  即使鸭子放到别处,数量或许不足,但总归能派上一些用处,远比坐视不理的好。

  陆辞发出的加急信件,很快就抵达了中书省的案桌上,被王旦即刻翻开。

  身为早在蝗害发生的数月之前,就发出预警的一方知州,陆辞的地位今非昔比,他所上陈的每一句话,也得到了比之前要大得多的重视。

  但在读完这封时,原本忧心忡忡的王旦,已忍不住露出一脸讶色,低声重复了一遍:“鸭子?”

  汾州是打哪儿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