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第二十五章_升官发财在宋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影响很快就被控制住了。

  说到这,陆辞让小太子稍微消化了一下残酷的事实,才不疾不徐地继续道:“殿下认为,备荒无力的缘由,究竟会是什么?”

  赵祯抿了抿唇,闷闷道:“定是备荒钱米,都叫一些个贪官污吏侵吞了去。”

  陆辞笑道:“此不过是缘由之一。”

  赵祯疑惑地看向陆辞。

  陆辞慢条斯理道:“诸道刺史县令,职本在养民,应劝导百姓丰年时节俭,积极预备灾患。然朝廷虽有诏令,却难被地方官吏贯彻,致使‘丰稔之年,粒米狼戾,公家既不肯收籴,私家多不敢积蓄,所收之谷随意糜散’的情况频繁出现。”

  赵祯忍不住追问:“他们为何如此胆大,枉顾朝廷诏令,具都敷衍了事?”

  陆辞意味深长地看了赵祯一眼:“殿下可知,地方任官,多是一年一考,三年一任?”

  对这,赵祯自是有所耳闻的,不禁点了点头。

  陆辞淡淡一笑:“那殿下定然没听过,还有‘一年立威信、一年收人情、一年为去计’一说。”

  赵祯登时就愣住了。

  陆辞简单解释道:“因更迭频繁,任期短暂,有志事功者方欲整革宿弊,便已迁他司,何谈大有作为?任命官吏时,多遵循地区回避之法,如此虽可避免地方势力根深蒂固,却也致使多数官吏因不熟悉风土人情,而难以治理,不得不依靠胥吏,何来察民疾苦的闲暇?更替官吏时,皆需迎送,如此又是一笔莫大的财政负担。”

  “且官员考课时,多只重资历,而轻政绩。”陆辞挑了挑眉:“长久以往,助长的怕是居官者无心政务、趋利避害的做派。”

  说白了,灾年出现的概率,到底是较低的。

  与其办些吃力不讨好的备荒差使,便宜了后来人,倒不如心怀侥幸,指望灾厄别发生在自己治下,然后一心求稳的应付考课的好。

  说到这里,陆辞便及时打住。

  他一扫方才话题的凝重,唇角重新带了温柔的笑意,轻快道:“好了。时辰快到了,臣且告退,还请殿下保重身体。”

  说到底,他将这些地方事务拿来同小太子分享,主要是为启发对方的思路,扩展思维方式,别只顾着读死书,顺道在对方心里埋下一颗忧患和改革的小种子而已。

  绝不是异想天开着,仅靠同赵祯聊上这么一会儿,就能叫这些积累已久的弊病一下得到根除的。

  赵祯此刻还沉浸在沉重的气氛中,白嫩嫩的包子脸上写满了民间疾苦,冷不丁地听得陆辞疾转的口吻,也是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

  这就又要走了?

  他下意识地就要起身相送,就被陆辞笑吟吟地拦下了。

  唯有继续坐着,眼睁睁地看着陆辞潇洒好看的背影越来越远。

  赵祯的心情,不由自主地也跟着低落了几分,缓缓地趴倒在了桌上,深深地叹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