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_桃林深处有人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正也不怎么费事儿,我在家除了挑豆子,针线活儿做的也不多。”香秀当然会算账,比起来纳鞋底,摘毛栗子算是熟练工种。一斤米面要二十几个大钱,可比纳鞋底划算多了。纳鞋底还费手劲儿,费针线呢。

  香秀手脚麻利的把馍馍蒸上,一口锅炖上汤。贾志春吃了午饭就去了汪管事那里,香秀把蒸好的栗子晒干,碾成了栗子粉,留着蒸馍馍用。

  卖豆腐挣得不少,可是家里没粮没田,总归心里是不安生的。瓦罐里的大钱越来越多,但是二奶奶的年纪也越来越大,现在能帮着做些活计,以后说不得还得有人伺候。狗蛋还没断奶,但是现在已经能喝面糊糊了,小孩子嗓子细,只能喝白面馍馍。

  贾志春的意思,明年给狗蛋添个弟弟妹妹就更好了。

  家里的草房子有些漏雨了,找个晴天,让贾志春修补一下,要去买糯米回来熬汤。香秀心里记着事儿,一边扎鞋底。贾志春的鞋子特别费,夏天的时候可以给他穿草鞋,入了冬,只能穿厚厚的棉鞋。香秀扎了双层的鞋底,这样能耐磨一点。

  正思量着,林氏撩了竹帘子进来,“香秀,家里还有豆腐么?”

  “有呢!七婶,怎么下半晌要豆腐?”香秀忙丢了手上的针线活,赶紧去拿豆腐,幸亏贾志春中午的时候剩了两块,打算晚上炖豆腐鱼汤。

  “羽书中午的时候嫌没有菜吃,我就想着晚上给他炖豆腐把,正好家里还有新做的酸菜。”何羽书是林氏的小儿子,现在村里的学堂读书,听小中说是村里的孩子里面读书最好的一个。林氏跟何老七也是最疼这个小儿子,恨不得捧在手里,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林氏摸出来八个大钱,香秀推回去,“七婶,你忘啦,上次跟你买的针线,说好了下次用豆腐钱抵的!”

  “呀,我还在真是忘了。”林氏哂笑,“对啦,刚刚我来的时候,正巧遇到黄举人老爷带着小少爷进村了,住进了山脚下的别院。黄里正带着一家老小去了呢!啧啧,好家伙,两高头大马,后面还跟着一辆马车,说是两人的行李,那气派!志春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要家来了,汪管事得忙着去照应他主子去了。”

  香秀讶异,举人老爷并不常回村,因为他要忙着春闱,好几年都没回来了。

  “怎么今年回来了呢?”

  “那就不知道啦!”林氏挥挥手出了门。

  贾志春果然不到晚上就回家了,还带了一贯钱回来,说是黄老爷赏的。

  黄老爷回村的事情,不到傍晚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当即不少人带着人去给黄老爷磕头——村里的地大多都是黄老爷的,大家都是租的黄老爷的地种,据说每个去的人都打赏。

  等到第二天一早,黄老爷就带着小儿子去了村里的学堂,听了秀才先生的讲课,还问了几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