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9章 苏皖鲁战役(上)_大逆转190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方,位置重要,所以就放了2个镇。一个是从暂编三十一混成协扩编而来的第-l镇。原来的三十一混成协里面有差不多一半的人都参加了起义,基本上都是中下级军官,协统余大鸿等高级军官倒是没有参与,后来北洋就在剩下的半个协基础上,扩编为一个镇,协统余大鸿升任统制。

  第-l镇仍然驻扎安庆,作为防备南方的人民解放军的第一道防线。另一个镇就是驻扎在蚌埠的第16镇。这个镇是在原来的安徽巡防营基础上改编的,统制是倪嗣冲。

  倪嗣冲这家伙在原时空的评价就是“天高三尺”一级的人物,他的父亲倪洪原为袁世凯嗣父袁保庆幕府,倪嗣冲随父就读时,认识了袁世凯。光绪十九年(1893年),倪嗣冲捐班授任山东省某知县。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2月,袁世凯奉旨署理山东巡抚,倪嗣冲投帖拜见,正式认了袁世凯当老大,不久即保其升任知府。

  光绪二十七年(190l年)ll月,李鸿章病死,大头改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新任山东巡抚杨驷骧对倪知府很看不顺眼,到处给小鞋,于是混不下去的倪老兄就跑天津去继续投奔袁老大。1907年4月,徐世昌出任东三省总督,经老袁荐举,由徐上奏准倪嗣冲署黑龙江省藩台。

  可这家伙没于多久就因为贪污受贿被参,交刑部定罪。原本在清朝后期,贪污受贿算个屁的罪名啊,可因为他是大头的人,宗社党那伙人正到处找大头的小辫子,看到这机会,哪有不大踩特踩的道理。于是倪嗣冲就倒霉了,被定了个死罪。倪嗣冲为了保命,马上唆使其侄子倪道垠自认顶替罪过,并给庆亲王等满族亲贵送上巨额贿赂,再加上袁世凯的活动,终于保住了性命,只是革职了事。

  老袁掌握朝政后,就想起了这个差点因为自己挂点的小弟,于是马上就把他提拔起来,担任新编第6镇统制,驻扎蚌埠。

  可能有人会问,倪嗣冲这家伙不是军伍出身,怎么能做一镇统制呢?可大头也是没办法,手里没人啊。说句实话,大头现在真的信不过那些非北洋出身的军官了,甚至那些不是小站练兵时就投靠他的北洋内部非嫡系军官,他都不太信得过了,各地少壮派军官连续不断的出奔,可是把他搞怕了。

  倪嗣冲这家伙虽然军务不熟,但好歹是忠心耿耿的资深小弟,当统制虽然勉强,总比让不靠谱的人当好吧。

  清廷退位后,作为大头“自己人”的倪嗣冲又被任命为安徽都督兼豫皖筹边使。不过这个安徽都督却没有在首府安庆办公,而是一直留在蚌埠。

  这是因为大头对他的军事能力实在没信心,要是把他放在第一线,要是解放军打过来,那不是送菜吗?于是就让他驻扎在蚌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