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82章 日本的反应_大逆转190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的称得上是一夜之间打回原形不说,还被踩了好几脚。按照日本人自己的话说,就是“明治维新以来几十年的奋斗成果,一朝丧尽”

  最重要的是,经济上的损失才是真正要命的。赔偿中国的三点五亿两白银虽多,但中国很大量的表示可以用实物抵债,而且是二十年付清,压力还不算太大。但因为战败丢失了几乎所有中国市场,才是真正要命的。

  自从科社党上台之后,中国就大幅度调整了出口政策,除了生丝等少数产物,绝大多数生产性原材料的出口都受到了严格限制,特别是各种矿产等战略性物资,更是严禁出口。中国现在的出口商品绝大多数都是半成品和成品,就连粮食这类物资,出口的都是加工后的大米和面粉。

  对于欧美列强来说,中国的这种政策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他们不是有广阔的殖民地卩英法),就是本身有着丰富的资源卩美俄),根本用不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就连那些缺乏资源的欧洲小强,也不会跑半个地球来中国进口原材料,隔壁的非洲和俄国就能提供的东西,何必舍近求远?

  但对于日本来说,这就是很要命的影响了,因为廉价的原料市场没了。没错,日本也可以找欧洲殖民地进口,比如印度、印尼之类,但帝国主义又不是慈善家,哪会给你日本黄猴子优惠?

  市价是多少,咱就买多少,这样都还嫌贵?好,爱买买,不买滚

  日本人当年也是靠了甲午战争的胜利者身份,以及俺大清的腐败无能,才能以远远低于市价的价格买到各种廉价的原材料,比如铁矿、煤什么的,他们当时拿到的价格,都都远远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但是现在,这些都没了。以科社党的精明,自然不可能还有这种好事了。

  你丫都打输了,还想在老子这里占便宜,这不是做梦吗?当老子是俺大清啊?滚滚滚,哪儿凉快滚哪儿去

  廉价的原料市场没了,这还只是其一。其二就是他们连倾销商品的市场也丢了个精光。要知道,在清末的那段时间,中国市场的收入占了日本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一旦丢掉了中国的原料和市场,日本的经济直接就陷入濒临破产的境地。在一战爆发之前,可以说是日本最难熬的时期,那一年多时间里,倒闭破产的企业主不知有多少,全国发生的“米骚动”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要不是一年之后爆发的欧洲大战,使得日本拿到了大量订单,恐怕日本政府早就财政破产了。要知道,就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从首相到内阁都换了好几茬了。

  虽然现在靠着协约国的订单,以及底层官兵的“卖命钱”,现在日本的日子总算好过些了,但距离日本高层权贵们的心理预期还是远远不够的。没办法,他们已经被甲午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