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6章 俄国政变_大逆转190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继续战争。而以社会革命党为首的主战派,则认为俄国应该同英法等共进退,主张坚持把战争进行下去。

  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克伦斯基,他不但得到了很多军官的支持,还凭着过人的口才说服了很多中立派,使得最后主战派取得了优势,让临时政府最终通过了继续战争的决议。

  在临时政府承诺将战争继续下去之后,松了口气的协约国就第一时间承认了俄罗斯临时政府,并表示可以提供援助。但是这也让满心期盼俄罗斯退出战争的同盟国大失所望,并且感到了出离的愤怒,你丫都都这个样子了,还要打?

  不过,认真说起来,克伦斯基这个人的口才和鼓动能力还是不错的。他亲自到前线去鼓舞官兵的士气,促使俄国军队保持原有战斗力。他积极参与到军队的政治集会中,不断地发表演说。他号召士兵们继续战斗,夺回被外敌侵占的神圣领土。他的口才开始赢得士兵们的好感,当他喊出“我无法提供一顿大餐,但能让你光荣赴死!”的华丽口号后,得到满堂喝彩。

  看到士气有所回升,克伦斯基就开始信心膨胀了,他策划在6月发动一次反攻,以一场胜利来维系士气。他认为一旦枪声响起,以服从为天职的军人们会立刻回到战场上,同仇敌忾,把政集会抛诸脑后。

  但是克伦斯基的能力也仅仅只是嘴炮而已,他高估了自己的威望,也高估了此时俄国军队的状态。他在前线的鼓动确实起到了一些效果,部队的士气也确实有所回升,但也仅此而已。

  自二月革命以来,德国和奥匈对俄国的态度就是“等等看”,两国希望俄国就此退出战争。因此,柏林和维也纳明令禁止两国军队采取任何主动,以免刺激俄军。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北起波罗的海南到黑海的整条东线都进入了“东线无战事”的状态。

  德国人一直试图说服俄军士兵,既然沙皇已下台,那就不应该再为英法的利益而流血牺牲。因此,虽然东线的情报表明俄军近期行动异常,但柏林仍决定不在东线采取主动。

  正是因为同盟国的这种放水的态度,俄军于6月15日发动的反攻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在开始阶段甚至可以说是“大获成功”,因为捷克部队的反水,俄军在奥匈第2集团军的防区里开了一个大口子。俄军从这里不断涌入,陆续攻取一些村落和高地,超计划完成了首日的推进目标。第一天的战斗结束时,俄国第11集团军宣称俘敌18000人,缴获火炮枪支无数。

  接下来的一周当中,俄军在奥匈身上陆续取得了一些战果,俄国第8集团军在奥匈第3集团军的防线上打出缺口,夺取了一些阵地。

  但这种表现只是俄军的回光返照罢了。德奥反应过来之后,在6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