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8章 奥匈帝国解体_大逆转190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际上不能称作帝国。

  13世纪开始,帝国皇位长期被奥地利公国的哈布斯堡家族占据。但是这个家族却并不是靠实力取得的这个地位,而是完全靠连续n代的联姻来实现,所以江湖人称“下半身堡”,可谓名至实归。按照中国的说法,这种完全靠小丁丁和小oo建立的国家,就是典型的“得国不正”,没人服气。欧洲人或许不知道这句话,但不代表他们没有相同的想法,老伏的吐糟就很明白了。

  1806年,奥地利被拿破仑车飞了,哈布斯堡家族被迫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皇帝称号。这样,“下半身堡”的底裤就被拿破仑扯掉了,再加上20世纪民族主义兴起,于是帝国内的那些地盘都开始不稳了。而奥地利的主体民族德意志人在整个帝国人口中,只占了23%,不到四分之一,无论文化还是实力都不占优,自然镇不住场子。

  即使后来改为了二元制的奥匈帝国,然而并没有卵用。因为在帝国的两个部分起支配作用的两个民族其实不占统治地位:在奥地利部分,日耳曼人人只占36%,而在匈牙利部分,匈牙利人也不到半数。

  奥地利部分的捷克人、波兰人、乌克兰人、斯洛文尼亚人和意大利人都试图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同时在匈牙利部分,罗马尼亚人、斯洛伐克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也向匈牙利人的统治挑战。

  虽然在本位面,奥匈跟着德国一起放了卫星,把乌克兰、波兰部分给放了,使得国内不稳的局势得到了一定好转。但这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是平时,可能还有办法慢慢整合。但奥匈却没这个机会,因为连续几年的欧战和瘟疫,奥匈帝国的社会矛盾和也激化到极限。

  德意志人就算了,但其他民族可并不怎么愿意给“下半身堡”卖命。好吧,如果是顺风仗或者时间短也就算了,但这场欧战却偏偏是拉锯战、消耗战,几年打下来都受不了啦。再加上可怕的西班牙流感,局面更是不堪。

  最重要的是,“下半身堡”在战争中已经把他们几百年积累的威信消耗殆尽,大量的国家财富都消耗在战争中,没有赔款,没有补偿。奥匈在战后的经济急剧下滑,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内部问题,尤其是开始变得空前激烈起来。

  首先就是匈牙利闹着分家,然后波希米亚也跟着闹起来,其他民族也跟着闹起来。斐迪南皇帝现在是一个头三个大,他非常清楚,要是这件事处理不了,搞不好这个帝国就会彻底分裂解体。

  但是他现在也无力解决,奥匈本来就只算是二等列强,国力有限,在战争和瘟疫已经耗空了,现在哪里还有精力和资金来解决这种事情。

  于是奥匈帝国终于撑不住了,大家就散伙了。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