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二章 吕荹的劝谏 下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钱程给吕荹解释了下这个说法。

  钱程认为,圣王之所以强迫人们遵守礼义,还能成功,就是因为他在违背一部分人性的同时,也在迎合另一部分人性。

  人心中的这两种本性,在不断地相互竞争,而圣王通过教化,巧妙地唤起人们心中,代表群体和秩序的那部分本性。

  群体的力量总是比个人的力量更大,有序的力量也总是比混乱的力量更大。那些自利为主要心性的人,只能是一个个松散的个体,不可能战胜以仁爱为主要心性的人。

  所以,圣王调动起人们心里团结和守序的本性,去压制自私和混乱的本性,就是以多击少,以强凌弱,必然能够取得成功。

  圣王表面上在和所有人的本性作对,但他其实也是在集结天下的力量,攻打一个个独夫。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心性上,也是一样的。

  钱程告诉吕荹,这样思考,就可以发现,孟子与荀子的论述,其实都是对的。他们学说里正确的地方,是可以组合起来,可以相互印证的。

  吕荹听得有些吃惊,说她没想到,钱程已经思考出这种理论了。如果能传播出去,肯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但钱程谦虚地说,这里面的原理,不是他想出来的。他只是把别人的成果,套用在自己关心的问题上,推断出的解释,并不能算他的功劳。

  他告诉吕荹,其实连白芷都知道这种理论。

  白芷告诉他,利于个人的那部分,应该叫“生物性”,利于群体的那部分,应该叫“社会性”。所谓人性善,应该就是专指社会性那部分。

  白芷当年给他说,这是因为“善”的定义,就是按照对群体有利来制定的。荀子所说的礼法之类的秩序,本来就属于这部分,所以当然是善。其实,孟子和荀子,就是从不同方向,说了个大实话而已。

  吕荹更加惊讶,说没想到狐狸师叔也这么有水平。不过钱程倒是不以为然,他告诉吕荹,这肯定白芷从其他地方听来的。就她那水平,怎么可能自己想出来。

  当然,这个理论本身,还是很有用的。

  除了用来解释人性,它也能用来解释“利”。

  孟子喜欢说义利之辨,但钱程认为,如果这么解释的话,所谓义,其实也是利,只不过它是整个群体的利。圣王用大利来引诱人,使人们认可大利超过小利,这就是对于义的教化。

  而同样,得到大利的圣王,他的臣民会比只有小利的人更加富庶强大。所以圣王攻打无礼义的蛮夷,自然也是以势胜人,如摧枯拉朽了。

  钱程认为,有了这些理论,就能分析现在的情况了。

  比如,现在凉州这边,关于蛮夷的争论,有一个根本问题需要解答:到底什么是蛮夷,应该怎么对待蛮夷。

  蛮夷是人么?钱程认为,是,但不完全是。

  孟子说,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