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一章 圣王之门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生的善恶不是单纯的本人性善性恶,而是与大道远近的善恶。同样,因为大道既存在于人自身,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也存在于外界,存在于万物之中。所以,向内发掘还是向外求索,也是没有区别的。

  另外,西洲哲学中,有位格的概念。按照他们的理解,位格大概就是对于智慧生物本质的一种界定,是他生命的核心,正常的智慧生物,有且只有一个位格。借此,西洲学者们可以构筑出一个神性的体系来。

  钱程认为,按照这个系统,人和天,应该是同一位格的。双方都是大道外溢的产物,而且有直接的联系。而且,因为人与天在位格上是一样的,所以,人在神性上,天然是接近天的。

  越近乎大道,人与天就越接近。当二者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因为双方的位格一致,可以形成共融的现象。这种位格上的融合与精神的贯通,就是“天人合一”。

  这个结论,让一些汉朝学者感觉太夸张,因为这等于承认了天下所有人在神性上是平等的,而且都提升到了天这个级别。那么,如何按照礼,区分高低贵贱?承认这个结论,等于否认了人存在贵贱的理论基础。一些儒生认为,不管是否合理,这个说法无疑会破坏已经开始混乱了的社会秩序,所以不能接受。

  还有些人则指出,就算真的推导出这个结论,也不能说的如此直白,因为肯定会受到皇帝和豪贵们的攻击,不利于观点的传播。

  钱程提醒说,这已经是最合适的解释了。

  按照最基本的理论,人如果通过教化,抛弃兽性,那么就能回归于大道,乃至成为“圣人”。如果引入贵贱区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位格是在变化的。不承认位格可以变化,显然不可能,因为和现实就对应不上,完全无法解释历史现象了。在中原,这种脱离实际的叙述模式是不可能长久被人接受的。

  但承认位格变化,问题更大。如上面所说,儒家体系内不能不承认随着学习、修身,对自身位格的提升,但这样反而会导致更危险的情况。

  比如某天你作为博士,去觐见皇帝,皇帝问你最近研习的如何,你高兴地说:“虽然陛下天生位格高,但微臣精于经学,位格升的贼快,已经直奔着陛下去了!”你猜皇帝会干什么。

  所以,强行进行区分,其实才是增加矛盾和危险,还不如直接设定成人类都一样,只是因为个人情况不同,有量的差别,而没有本质的区分。

  实际上,哪怕在等级更加森严、上升渠道更窄的西洲各国,教会也非常坚定地认为人与人位格等同,只是坚持大家低于神而已。

  大家都觉得,这确实很有道理,于是也就不再反对了。

  钱程则提出,为了向西洲传播方便,应该进一步进行梳理和总结。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