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续6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1级:近代以来的中国:力大砖飞的“法国式”结构。

  如前所述,理论上所有“现代国家”都是这套合法性模式,但大家也都知道,其实没几个国家能玩的转。而且曾经运行起来的国家,也有些干脆地退回去了。有的还在补课,还有很大希望,有些就……难说了反正。

  哪怕在发源地的法国,都出现了倒退和“新教化”的情况。但在严重衰落的中国,这个结构反而一直运行下去了,还不断有人进行升级尝试。所以,就形成了一系列很有意思的现象。

  这个时代的主要合法性关系,还是“民——天——官府”结构,所以我们可以一个个来看看。

  模块1:民族边界

  上文说过,民族这个概念,其实是法国人提出来,用来划定界限的。他最重要的功能,其实就是这个区分敌我的“边界”。

  法国式的近现代国家,都声称,自己的合法性从根本上来自民众。但这样叙述的话,就得给民众加个限制,要不然随便哪个国家都能干涉他的合法性了。所以,要把这个范围,限定在“法兰西民族”之内。

  中国这边,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作为现代名词,最早应该是梁启超提出来的。当时的主要领导者和理论家——为了规避敏感词,我们叫他“非法集资之神”孙先生——也使用这个词。

  但问题在于,这个词的意思,一直是非常灵活的。民族的边界,一直在根据形势的变化和政治需要,灵活地变动。

  早期的革命者往往只宣称光复汉地,不讨论边疆地区。但当时情况变化非常迅速,大家很快发现,想象中的,或者清朝自己吹嘘中的“清帝退保蒙满”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因为边疆区一样讨厌清帝。这次没有“北元”之类的后续了,清朝和帝制一起,直接完蛋了。

  现在意外情况发生了。新政权发现,清朝的版图有机会维持了。

  这时候,有两个选择,一是以民族为核心,放弃对边疆区领土的宣称。一是以领土为核心,改变对民族的定义范围。

  结果是,不管是革命者还是单纯的野心家,几乎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新政府开始要求对边疆地区各省的主权,几年内,主流叙述就从排满复汉,变成了五族共和。

  按照欧洲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理论,这个转变其实是非常唐突的,而且新的论述,也经常很……生草。

  举个例子,当时北京的国民政府,在地坛那地方,修了一个“五族共和亭”,在里面挂了五个人像:代表汉族的黄帝,代表满族的努尔哈赤,代表蒙族的成吉思汗,代表回族的穆罕默德,代表藏族的宗喀巴。这五个人就是国民政府的“五色帝”,对应五方,和地坛一样,象征着对国家社稷的主权。

  ……因为槽点多的不知道从哪开始说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