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等原则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说了这么多,主要就是为了理清这个问题,那就是礼教约束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经济条件的。

  这个说到底,就是我们反复提到的,权力和义务之间的对等关系。

  参考上文明清工人罢工一样,并不是说近代之前,就没有这种东西,洋人一来大家突然学会了。相反,哪怕手工业,只要技术水平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该发生的都会发生。

  而中国古代手工业,显然不是传统叙事上的“静止停滞”,技术上的改进从来就没停过(也包括引进的技术。鸦//片战争之前,清朝也进口洋人设备的)

  因此,如上文所说,明清时期,随着江南妇女对手工业的参与加深,和手工业本身的专业化,对工人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有要求。发展到这个时候,随便抓个妇人让她去织布,是完全不现实的。进行教育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清朝人记录说,女童五六岁就要开始学习纺织,到十四岁成年就已经是技术熟练的纺织好手。这种熟练女工,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机器的效率,也是商品竞争力的保证。

  而这种长期的职业教育,形成习惯之后,也必然会对受培训的妇女自身,产生反作用。

  此外,手工业的发展也让商业兴盛起来。和主粮、畜牧不同,纺织品需要进入市场销售,换回钱财,才能供养家庭。因此,从事纺织业的妇女,不管是独自经营,还是受雇于工坊主,都需要频繁接触外界,与商人谈判。这方面的基本知识,也是必须的。

  正文部分的资料里,说识字率的时候,就提到过这个情况。对于平民来说,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满足算账和看合同这种需求。对于妇女而言,也是一样的。

  结果就是,中下层妇女也开始不可避免地介入商业活动,很多人在纺织之余,也经营小本生意,乃至从事放贷等金融活动。在明清时期的资料里,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不少妇女借此撑起整个家庭,乃至培养出优秀子弟。社会也不会指责这种情况违反礼教,相反还能获得很好的名声。

  此外,资料还显示,当时的主流织机,虽然相对于农田劳作,对体力的要求较低,但也不是没有要求的。大型织机依然需要健壮的妇人才能操作,老弱和儿童只能使用其他小型机器。

  把上述这些组合起来,就会发现,这些从事纺织业的妇人,并不止做工这么简单。这些人有固定工作、有专业技能和商业常识、有社会经验,甚至接受过一些识字、算数的基础教育。当这种人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肯定会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乃至形成新的需求。

  比如,如果按传统观点,礼教是男性用来压制女性的工具。但实际上,明清时期的“旌表”分为两类,除了节妇,还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