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化与经济 下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面我们介绍了相关的历史,而基于历史,可以对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前面已经说了,明清时期的一个优势就是资料非常庞大,可以进行量化的研究。而量化计算的结果,也确实证明了这点。

  棉纺织业的发展,让妇女有了独立养活自己乃至养活子女的能力,让守节的可行性增加了。这一时期,母亲独立支撑家庭,乃至让子女接受教育的例子,层出不穷。不少资料中都有儿子成名之后感激母亲的记录,也可以验证这点。

  但另一方面,棉纺织业发达的地方,经济也会随之发展,整体收入水平也会变化。那么,发达富裕的地方,和较高收入的环境,是否会影响妇女守节的风气呢?研究者通过安慰剂检验和证伪检验算法,发现这些因素既没有直接作用于守节行为,也未能间接影响棉布生产对于守节的作用。(《礼教还是理性?明清寡妇守节的经济解释》)

  简单来说,就是社会经济是否发达,周围的人是不是有钱,和妇女本人的守节意向无关,只有她自己的经济实力才会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研究者还计算了各种文化因素,对妇女守节的影响。以科举配额代表官方学说的影响力,以书院学校数量代表民间儒学教育的影响力,以寺庙道观代表最流行的佛教、道教两种宗教的影响力,计算其对守节行为的影响。

  经过计算发现,官府、佛教、道教,对于守节行为,均没有明显效果。民间儒家教育则呈显著负相关。

  这个结论的意思是,官府影响和宗教的力量,对妇女的选择,几乎没有影响。儒家思想也并非如同想象的那样,起到了束缚自由意志的作用。相反,当地儒家教育越发达,礼教的约束反而越弱。

  这个结论很让人意外。研究者自己也承认,结果很不符合传统思维和过去长期以来的主流观点,不过算出来就是这样的……

  明清时期,妇女在丈夫死后的选择一般归为三类,除了改嫁的妇女和守节的“节妇”之外,还有一类叫“烈妇”,在当时特指丈夫死后,自杀殉节的寡妇。这部分人的数据也有记录。

  作为对照,研究者也计算了各个因素对于殉节烈妇数量的影响。计算发现,棉纺织业对殉节行为没有明显影响,说明经济收入的高低与这种选择,没有太大关联。

  另一方面,计算发现,文化类的所有要素,包括官府影响、民间儒家教育、佛教和道教,对于妇女殉节行为,均存在显著抑制作用。

  虽然传统上大家喜欢“贞节烈妇”这么说,但这里能看出,这二者实际上是两回事。

  和守节妇女的选择不同,不管是官府力量,儒家教育,还是佛教和道教的影响,都明显在遏止妇女殉节。在这个地方,它们又显得有效果了。

  当然,数据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