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文化模式的瓦解与反转_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明清时期也一样适用。

  道德地位的变化:

  下层知识分子的遭遇,使得对妇女的要求和看法,发生了诸多矛盾。

  一方面,大家纷纷感慨人心不古,对于家庭地位的变化深表痛心。这一时期,文人记录里,悍妇往往对丈夫毫无尊敬,动辄直呼其名,乃至指责谩骂。出入家门随心所欲,也不和丈夫家打招呼。丈夫想要管教,但悍妇认为“夫之无奈我何”。而从结果看,绝大部分时候,丈夫确实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

  而且,我们还得注意一个情况,就是之前说的,和其他很多文明不同,中原的文化分层并不严重,而且一直在被教育普及的努力削弱。到科举时代,就更加彻底了。

  出身下层的读书人,绝大部分一辈子也无法当大官,或者凭借科举身份,跃升为富裕地主。但在这个体系里,下层读书人和上层文人,虽然属于不同阶级,但看的是同一套教材,学习的是同一种文化,也没有位格上的区别。在这种环境下,文化与风气很容易进行跨越阶级的扩散。

  到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市井文化的日趋发达,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小说、戏剧、音乐这种通俗文化作品,就是经典的例子。

  江南才子在园林里看的《三国演义》,和西北农民从说书人嘴里听到的《三国演义》,乃至东北建州女真流行的《三国演义》,是一个文本;慈禧太后在故宫里听到的戏文,和一个普通村民听到的戏文,讲的也是同一个故事。

  而且,因为中下层文人体量远远大于上层,这种扩散经常是自下而上的。

  普通文人的妻子女儿之间,形成的风气,很容易就会向更上层扩散。明朝人记录说,哪怕是家境富裕、应该知书达理的人家,也经常有管不住悍妇的情况。有些悍妇干涉丈夫纳妾,宁可丈夫绝嗣也不肯松口。有些悍妇完全不尊重丈夫,自行处置妾室奴婢,乃至当着客人的面向丈夫示威。有些悍妇对丈夫的官职调任都表示不满,试图横加阻拦,甚至披着麻衣诅咒谩骂。

  如果说之前那些,是下层文人因为妇女经济地位的提高,受到的冲击,这些现象则说明,哪怕有条件纳妾的富人,和现任的官员,一样避免不了这些问题。我们现在总结的理学的兴盛和对妇女的约束,可能只在不长的时间段发挥过作用。很快,就因为经济形势的变化,随之发生改变。

  另外,特定时期,文人的状态和处境,也会对这种现象产生影响。

  有个比较有意思的例子。明朝嘉靖年间,海宁县有许姓文人,沉迷书画,从来不过问家事。但许家并没有富到可以不考虑经济问题的时候,结果,维持家庭的重担,都落在许妻董氏身上。

  董氏于是戏称自己是“健妇兼丈夫”,出入家门、经营产

  请收藏:https://m.bqlo.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